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滚动新闻 >

融合传承新时代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以临沭柳编为例

导语: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7月6日,临沂大学“做时代新柳,创乡村新篇”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及周边地区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临沭柳编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系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明朝永乐年间,青云、白旄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餐饮用的笊篱、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临沭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柳编经济与文化资源,柳编不断发展成为临沭的支柱性产业。本社会实践团队主要以临沭柳编发展现状为调研对象,结合沂蒙地区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柳编非遗文化与沂蒙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可行性路径的双向调研。

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双线并行方式。线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用户群体进行大规模采样,总结出消费群体画像及其偏好。线下通过实地考察,梳理临沭柳编发展历程,分析柳编资源分布情况,掌握柳编企业生产营销模式,明确柳编产业的发展问题。与此同时,项目组通过远程访问、田野调查、文献搜集、个案追踪等方式展开更为深入的调研。

实践队伍走访村中住户,深入了解柳编种类及样式,对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等各色柳编产品进行分类分析,整理出柳编的技艺传承的种类样式。实践队员还在当地手工艺人的带领下,走访了柳编原料生产中心杞柳基地,认真调查杞柳的生长状况与使用条件。同时,队员们亲身参与柳编编织,跟随师傅编、织、传、拉、引,体验了柳编产品生产的各个步骤,切实感受柳编创制过程。千百年杞柳编织梦,数十载沂蒙连红心。从沂蒙大地来,到沂蒙大地去,每一个柳编产品都是沂蒙心血,都是一代人的寄托。在临沭,实践团成员沐浴在深厚的红色文化之中,感受着悠久的非遗文化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在柳编工厂进行调研。通讯员肖照露供图

为保护和传承柳编非遗文化,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临沭县政府积极开展柳编非遗文化与沂蒙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加强对传承人才的培养扶持。实践队员实地走访各宣传推广基地,广泛寻找优秀青年柳编传承人,与他们展开对话,进行理论与思想碰撞。随后,团队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进邦先生,团队成员们就桌上泛黄的手稿与杨先生进行热烈讨论,听他讲述设计柳编工艺品的灵感。成员们参观时还发现,在许多精致的柳编工艺品中,杨先生融入新时代红色元素,注入新思想新观念,使传统工艺创新发展,这让成员们找到了传承非遗、振兴乡村的新路子。同时,项目成员与当地老人详细探讨柳编的发展,深掘柳编的精神内涵与历史故事。在热血青春与沂蒙故土、柳编文化的欣然相遇中,用红色孕育非遗,用柳编渲染沂蒙,让非遗基因在这片红色土壤上开花结果,为柳编非遗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文化精神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柳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沂蒙红色文化相联系,以一腔热血与深厚的专业素养助力沂蒙柳编焕发新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与柳编非遗传承人进行讨论。通讯员肖照露供图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从红色文化实践与非遗文化传承的定位出发,结合新时代市场需求和文化潮流,在柳编的市场调研下足功夫,深入开发临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创造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喜好的柳编新样式,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和方式,提高本次实践的社会影响力。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通讯员董浩然供图

临沭柳编兼具非遗文化特征和红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标识。红色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柳编也是如此。在未来,实践团队要充分发挥临沭柳编在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传承中的作用,用红色柳编在沂蒙大地上编织美丽时代愿景,实现非遗传承、红色文化赓续、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讯员 董浩然 肖照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要网购先领券,优惠券商城上线了!领完券再购物真省钱。领券商城网址:http://www.uf.cn/
更多生活省钱关注九块九包邮专场网址:http://www.uf.cn/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