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滚动新闻 >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赴邯郸大名和唐山玉田开展“乐道拾遗,匠心筑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3年7月22日至27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燕赵拾遗队”先后前往非遗之乡邯郸市大名县和唐山市玉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乐道拾遗,匠心筑遗”为主题,旨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亲身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实践活动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同学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且帮助同学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

大名草编和玉田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地域文化中极具艺术美意蕴的特色文化。品种繁多,形式各异,工艺精湛,融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十分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此次实践,燕赵拾遗团队成员以大名草编和玉田泥塑为调研项目,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展销馆,走访非遗传承人,探访非遗之乡工匠,同时在民间街头和村委会以及村民家中进行访谈调研。

实践前期

实践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们大量查找非遗相关的资料,将收集到的材料、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经过仔细筛选,最终确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草编和玉田泥塑为此次实践项目。团队指导老师为团队成员开展了动员大会,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同时激发了大家的实践动力,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过程

第一站·参观博物馆、展销馆和文化馆

2023年7月22日,“燕赵拾遗队”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邯郸市大名县博物馆。团队成员参观了博物馆陈列的草编时装,这些草编服饰表达出了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曾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展览,远销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草编的传承者经过智慧的创新和其精湛的技法,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作品。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府城墙上的传统草编展销馆,传统工艺品融入现代元素,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在盈利的同时发挥了其文化价值。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器制造带来的冲击,传统手工草编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大家意识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尤为重要。

图为博物馆内收藏的草编时装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展销馆内的草编制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参观草编展销馆后合影

随后,实践团队跟随馆长来到了泥塑文化厅,馆长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玉田泥塑的工作室,里面不仅包含许多玉田泥塑的代表作品,还有罕见的加工泥塑的机器,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泥塑的一种现代创新尝试,除此之外,在制作材料上也有新的尝试。每周,文化馆内都会开展活动,为广大公民普及玉田泥塑的知识,为广大儿童埋下历史的种子。

图为文化馆馆长在与团队成员讲解泥塑

图为当地学生来文化馆参观活动

图为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文化馆馆长的合影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底蕴,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这项宝贵财富的行列里来。

第二站·走访非遗传承人

2023年7月22日——26日,“燕赵拾遗队”的成员先后前往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女士的草编工作室和玉田泥塑传承人泥人王工作室,开展了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来到了大名草编传承人王群英的工作室,被其陈列的栩栩如生的草编京剧脸谱、精美的草编提袋、草编贴画和草编冰墩墩所吸引,王群英向大家教授了草编的编织方法,同时大家了解到如今草编原料缺失,传播受众也越来越少,草编文化在年轻一代面临着失传。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上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图为草编传承人王群英

图为草编传承人王群英的草编工艺品展览

图为实践完成后“燕赵拾遗”团队全体成员与草编传承人王群英的合影

随后,2023年7月26日“燕赵拾遗队”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唐山市玉田县泥人王工作室进行研学实践,亲身体验玉田泥塑的制作方法,感受泥塑的魅力。来到泥人王工作室,屋子四周摆放的一个个泥塑色彩鲜艳,工作人员杨老师向研学的一行人讲述了泥塑的历史故事并分别对其他动物以及戏曲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泥人王工作室经常组织学校的孩子们体验泥塑的制作,参与各种演出与展览,让更多人认识泥塑这门手艺。泥人体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传承人王振锋和王辉的故事,大家体会到传承非遗文化坚持不懈是关键,而如此日复一日坚守的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心底对非遗文化泥塑深深的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在体验泥塑制作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的合影

走访传承人结束后,同学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大名草编和玉田泥塑别样的魅力,激发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而且从传承人身上学习到了对非遗文化的那份坚守与热爱。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向身边的人和自己的家乡宣传非遗文化,同时发动更多的人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真正的保留住这项宝贵财富,将它传承下去。

第三站·探访乡村工匠

2023年7月23日,“燕赵拾遗”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到达了大名县高马庄村、小屯村和北刘庄村。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高马庄村一户具有多年草编编织经验的老人家里,在老人的引导下,大家制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草编作品,这次宝贵的经验让实践团成员们体会到了草编工艺的价值与魅力。接着团队成员在村子街边对村民进行访谈,大家了解到原材料的短缺使得草编的生产越来越难,草编与如今精美的装饰品相比缺少竞争力,导致收购价格十分低廉,团队成员来到了高马庄村村委会,和村支书进行了交谈。团队成员提议可以让老一辈的草编手艺人进校园,激发孩子们对草编文化的兴趣,同时可以举办小型的草编编织活动,发动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尝试着接触这项技艺。村支书十分赞成团队成员的提议,表示会计划开展这些活动,不让这项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丢失。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高马庄村村民家中学习草编编织

图为团队成员在高马庄村街头与村民进行问卷访谈

图为团队成员在向村民进行问卷访谈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村支书交谈后的合影

2023年7月26日,“燕赵拾遗队”成员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唐山市玉田县杨家套乡西高坵村,拜访了非遗工匠杨桂亭奶奶。杨奶奶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一直坚持制作泥人,杨奶奶告诉我们,虽然知道泥塑的人很少,但还是有人愿意学习并传承泥塑的制作,也曾由学校邀请她去给学生讲课。随后,团队成员找到了几名村民进行交谈,上了年纪的村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捏泥人,到了70、80年代开始有更多可以维持生计的营生就很少有人再捏泥人了,许多年轻人都不会制作泥塑,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已经不受重视。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向杨桂亭老人学习捏制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进行访谈

图为团队成员结束后的合影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到来,机器轰鸣取代了手工劳作,许多老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们身上及其手工艺品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每个人都应该为传统技艺的发展贡一份力量,多选择购买非遗工艺品,积极给政府建言献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相信随着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非遗文化技艺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践后期

非遗文创、家乡宣讲活动

实践后期,为了让同学们在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团队成员在自己家乡的兴趣班向中小学生宣传非遗文化,讲解了大名草编的历史、工艺特点及编织技巧,团队成员鼓励他们到学校以后可以讲给自己的同学们,做传播非遗文化的践行者。接着团队成员向自己家乡的村民介绍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意义。团队成员还到自己家乡的广播站给广大村民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动村民们一同关注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播非遗文化的行列里来。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根据自己在实践时所观察到的草编和泥塑的形状特点,以及所了解到的草编和泥塑的传承现状和各自特殊的寓意进行了非遗文创的设计,以此扩大非遗文化的宣传。

结语

学校为同学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深刻培养了学生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非遗的宣传和传承其实从未停歇,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把非遗文化传播出去,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燕赵拾遗队”作为一支怀有赤诚之心、保持热爱并且富有责任感的团队,今后会不断通过更加创新多元的方式使非遗宣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不会被时代遗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要网购先领券,优惠券商城上线了!领完券再购物真省钱。领券商城网址:http://www.uf.cn/
更多生活省钱关注九块九包邮专场网址:http://www.uf.cn/9/

相关阅读